安康高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部署,构建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完善政策体系
打造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一是专项政策优厚。在认真落实全市人才政策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安康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若干政策措施》《优秀人才购房激励办法》等堪比一线城市人才政策,优秀人才购房最高可直享15%的优惠,人才领办企业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科研补贴和5000万元项目资助,职务发明最高可拥有90%的成果转化收益。二是多元政策支撑。对人才创办项目提供厂房定制、股权植入、设备租赁、装修补贴、融资贴息等全方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以人才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入股等方式,广泛招引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三是特殊政策保障。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办法,为引进带有重大产业项目、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提供精准支持。已筹资设立2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人才项目建设。
推进产才融合
搭建育才兴才的“大舞台”
一是做优产业布局。聚焦9条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深入挖掘企业需求,定期更新人才目录,按照“人才+项目”模式,精准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催生了博创宏远、智宇寰宸等一大批科技型企业,聚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8万人。二是做强研发机构。坚持以平台聚人才、以人才建平台,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48个,引进“两院”院士3名、高级科研专家120名、专业技术人才5100余人。三是做大科创主体。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41家、科技型企业128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件,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综合发展质效和持续创新力等核心指标分别排名国家高新区第28位和第44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秦创原安康飞地孵化园和过渡空间建设,组建设立秦创原安康产业股权基金,促推企业在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果,不断开拓人才施展抱负、大展作为的空间。
创新体制机制
筑牢识才用才的“蓄水池”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形成“编制循环池”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优绩优酬”等人才机制,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线,对编制内人员和自主招聘人员,统一按企业化理念实施无差别化管理,有效破解了编制紧缺、人才匮乏和身份顾虑等瓶颈制约。二是灵活引才方式。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刚柔引进+弹性使用”等方式引才用才,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薪酬制度,对企业刚性引进的紧缺人才可与国有企业直接建立聘用关系,彻底打消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推进区域协同。目前,我们正在与西安高新区和西咸新区对接,计划借助秦创原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建立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高端人才跨区域保障机制,力促安康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子女就学、家属就业、购房优惠等方面同等享受西安人才政策。
构建最优环境
涵养敬才留才的“生态圈”
一是高位统筹保障。把党管人才贯穿始终,建立党工委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评优选模注重吸纳一线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先进典型,先后推荐30名优秀人才担任省市“两代一委”,1个团队成功获评陕西省“三秦学者”战略顶尖创新团队。二是服务真招实举。组建高级人才服务中心,全力办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累计提供“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300套,落实高级人才公寓10套,解决人才亲属就业80余人,并协调将1名专家妻子工作由外省调至本市。三是凝聚干事合力。建立人才集中地特色型党组织26个,52家龙头企业党组织带动318家“五上”企业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真正将各方面人才集聚到事业发展中来。
下一步,安康高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开创才聚事兴新局面,为加快建成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聚力建设幸福安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