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安康日报》——学校做加法 家长做减法 学生做乘法

——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以“弹性上放学”为教育减负纪实
时间:2019-05-23 10:59 作者:吴昌勇 杨京保 源自:安康日报

    每天下午4点30分左右,放学铃声响起,原本开启“清静模式”的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校园,再次沸腾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

  操场上,乒乓球社团的孩子们紧跟着老师的节奏练习发球;篮球社团的孩子们模仿老师学习控球;教室里,声乐社团的孩子们正跟着老师学习《粉刷匠》……除了乒乓球、篮球、声乐3个社团外,该校每天下午放学后为学生提供70分钟的社团活动,包括葫芦丝、蜡笔画、口琴、书法、少儿编程、机器人、素描、拉丁舞、武术等25个项目。

    这一切都源于安康高新区从今年3月份开始,对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实行弹性管理的一项有益尝试。“学校做加法、家长做减法、学生做乘法”,三句话准确诠释了这项改革的内涵,也让辖区诸多学生和家长分享到这项改革带来的民生福祉。

    “学校可以将教育资源优势叠加到最大程度,家长可以安心在社区务工,省去‘接与不接’学生的烦恼,学生放学后可以在学校找到课本以外的兴趣”。安康高新区教育局职工周秋简明扼要地向记者道出这项改革最初设计。

    随着这项改革的深入推进,这道“混合运算”的“命题”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也为安康高新区其他学校教育减负提供了思路和出路。

  创新实践,为一道社会难题求解

    高新六小于2018年8月建成,目前开设6级13个教学班,学生579人。学校所在的建民社区人口多,面积大,搬迁户多。其中,留守学生、随迁学生、贫困学生三类生源占学生总数的26%。透过数据,更清晰地呈现出教育减负所承载的重托。

    和城区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需要一个平台展现自我、提升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学校门口就是交通主干道,集中上放学交通拥堵,而且安全隐患大;加之大部分家长在安康高新区上班,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让他们无法在准时上下班与按时接送孩子中找到平衡点。综合所有因素,建民社区党委集体决策,必须找到一个契合社区实际的改革创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借鉴外地“弹性放学”经验的基础上,安康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和建民社区党委经过认真走访研判,指导高新六小进行实践创新:不仅施以“弹性放学”,还推行“弹性上学”,学生可以延迟放学,还可以早到校,甚至可以晚到校,以个性化的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弹性上放学”分两个时段进行:早晨7点半到9点,学生提前进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经典诵读;为了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方便家长接送,还可选择推迟到9点到校。下午放学后,学生可选择延迟离校,从4点50分到6点,由学生自主选择25个社团和文体健身活动。”提及“弹性上放学”模式,高新六小校长储波口若悬河。

   合力合为,打造一个有质量的改革样本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成立不满“周岁”的一所新学校而言,高新六小在高新区率先试水“弹性上放学”面临压力可想而知。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支持开设社团需要的费用怎么办?学校缺少专业的老师从事社团日常教学怎么办?延迟放学和学生可早进校园,摆在眼前的一份安全责任谁来承担?

    一串长长的问号摆在决策者的面前,但具体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时代大课题上,所有人都认为,这项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非比寻常,更能体现于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

    “自愿、公益、校本”,被高新区看好的这项改革,从一开始就有所遵循,并被高新六小作为一个样本进行打造。

    对学校来说,当初最难的还是让家长、老师理解和支持。“学校是不是换个花样儿收费呢?”第一次听老师介绍后,二年级二班家长刘会杰心里嘀咕,凭直觉想学校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部分家长不理解,也有老师质疑。按照正常教学时间,下午四点半学生放学,教师完成了规定教学教研任务后,就可以回家。尤其是

    班主任老师,每天放学后要组织孩子参加各个社团,工作量陡然增加了不少。即便如此,大家很快统一思想和行动,“只要能让家长负担轻一点儿,学生的兴趣浓一点儿,就算老师忙一点儿,累一点儿,也就值了!”

  自愿参与,为家长提供一个解忧方案

    为了落实落细这项工作,形成广泛共识,缓解改革过程中的“思想疙瘩”, 1月17日,学校给每位家长发放了《“弹性上放学”工作意见征求书》,出乎学校意料,家长和学生对“弹性上放学”热情很高,173名学生选择了早晨参加经典诵读,435名学生选择了下午社团。

    3月14日,学校再次为每位家长发放了《“弹性上放学”工作告知书》,让家长充分了解这项改革的实质和要义,为工作有序展开做好前期准备。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以及展板广泛宣传,学校老师成为义务“宣传员”,分批次地邀请家长到校召开宣讲会,为他们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少去一份疑虑。

    多方努力下,家长对“弹性上放学”的具体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面向有实际需求的学生家庭,由家长向学校申请,尊重学生意见自愿参与,学校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尊重家庭实际和学生意愿”。

    大量的前期工作完成后,参与学生人数也得以确定:早晨118人,下午282人。

    尔后,高新区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和过程公开透明的原则招标,在参与竞标的3家培训中心中,高新区飞扬培训中心最终胜出。项目费用也有了着落:由文化企业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为主、企业和社会捐助为辅等多种方式构成,从源头上保证“学生不掏一分钱”。

    “如果从盈利角度考虑,我们不会来。为了做好‘弹性上放学’工作,我们安排专人配合学校管理和制定方案,还要安排专业老师为社团授课,投入大、任务重、资金少。”项目负责人杨久成告诉记者:“实行‘弹性上放学’在我们市是空白,我们想以高新六小为试点,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和推广的路子为今后和未来的学校教育提供鲜活经验,这也是安康高新区给予我们更大的改革预期”。

    工作初始,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这让杨久成和他的团队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从3月18日开始,我每天在这里‘蹲守’收集情况,有时候忙的饭都顾不上。3月25日安装了一台打印机,到现在一个月不到打印材料就用了6000张。”杨久成的培训中心还有其他的项目,但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配合学校实验“弹性上放学”。

    42岁的教师张荣护协助校长负责这项工作,从3月14日开始,每天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虽然没有经验学习,但我相信勤能补拙,我的办法就是多加班多花时间。”经常熬夜和加班,让张荣护不到一个月瘦了5斤,爱人跟他开玩笑,“你那么喜欢学校,就住学校好了。”

  成长快乐,收获一份预料之内的惊喜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很快就收获了一份预料之内的惊喜:放学后,校门口不像以前一窝蜂式的拥堵了,学生有序且安全回家,从工厂下班后来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不止一次地感谢学校,“让我们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孩子还能安全地接受兴趣教育,真是一件大好事。”。

    家长刘会杰不仅打消了学校是为了收钱的疑虑,还觉得孩子在高新六小“挺幸运,有福气”。“我孩子今年二年级,报了棋艺社团。以前不会下棋的他现在对棋艺特别感兴趣,要不是学校开设了这个社团我们还不知道他有这爱好。”让刘会杰更欣慰的是,孩子在学校参加棋艺社团后,回到家吃完饭,不需要家长督促自己就写作业去了。

    秉持为家长和学生“解忧”“减压”“减负”理念的“弹性上放学”模式,让学生从中找到了兴趣点,有了自己的爱好选择,也将家长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再“一心挂两头”。

    三年级一班学生李靖瑶的妈妈杨梅在安康高新区工作,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不再和以前那样“慌忙”,工作和照顾孩子两不误。但是在上学期,由于上班时间跟接送孩子时间“套不上”,只能每天专职接送孩子,眼瞅着家门口有合适自己的岗位,就是不能安心去应聘。

    李靖瑶参加了葫芦丝、街舞、拉丁舞社团,一个月下来,杨梅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孩子以前胆小,性格内向,见了老师不敢说话,现在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

    “弹性上放学”坚持不上基础文化课,五年级二班语文老师汪妍,刚开始担心影响学生的主课成绩,但后来发现班上报了口才社团的几个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很快,语文成绩也有了进步。尝到了“甜头”之后,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她鼓励更多孩子参与其中。

    今年11岁的张恩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由年近70岁的爷爷照顾。一到四年级,八个学期,换了5个学校,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且平时很少说话,缺少交流。在器乐社团,课后服务老师选他去吹号,在同学们一片唏嘘之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个吹号学生当中,他是第一个吹响的,也是吹得最好的一个。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羡慕,张恩赐的眉头展开了,脸上也有了笑容,也能大声说话了,学习上也更加努力了,变得越来越阳光自信。

    “学校做加法,通过这样一个改革实践,分解社会负担;家长做减法,让他们能安心地干事创业;学生做乘法,让他们收获一个五彩童年。”眼下,安康高新区一方面继续推行这项改革,另一方面也在总结经验,努力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诚如高新区决策者所言,从表面上看只是一项教育减负,但从深层次看,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民生工程,让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区,为更多中小学校找到一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路径。

主办: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备案编号:陕ICP备09007544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15
地址:安康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 邮编:725099 邮箱:akgaoxinqu@163.com
招商电话:0915--3362200 24小时传真:0915--8168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