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底线思维
【习语】“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全局视野前瞻风险、守住底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内涵】首先,国情决定治国理政必须有底线思维。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确定其必须固守的底线和规范底线思维的时候,要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但同时必须同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列主义个别词句和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共产党宣言》中“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确定其必须固守的底线和规范底线思维之时,既要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妥审慎、三思而行”,重大政策措施一定是先经过试验,然后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的风格就是稳妥坚毅执着,同时具备开拓性和灵活性,没有把握的绝对不做,有把握的就要大刀阔斧,果断推进。“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其次,党性决定治国理政必须有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