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座城市树的大小,代表着这个城市历史人文的厚重程度。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偏颇,但大树固有的古朴、庄重和沧桑,一定会为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加厚度。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安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近日印发了《安康高新区持续深化“森林高新”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着力建设“产、城、绿”融合发展的城市新中心,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打造森林高新、增进民生福祉。
打造森林高新的目的意义
生态系统是城市最具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最珍贵的公共产品。安康高新区在奋力推进“三区”建设中,坚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永恒主题,通过构建立体绿地系统,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引领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全市对外交流、招商引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的靓丽名片。持续深化“森林高新”建设,事关民生福祉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年来,安康高新区以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绿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公园绿地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以上,街道树冠覆盖率达35%以上,成为安康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示范样板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用“公园城市”和“产城融合”理念健全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执行绿地系统规划和“绿线”管控不让步任何因素,营造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充分厚植高端品质和核心价值,实现了城市因生态而美、因绿宜居;依托森林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系统和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归属感和吸附力显著增强,带动了要素汇聚、商业繁荣和产城融合,先后引进重大项目200余个,“五上”企业达170余家,驱动引领全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头雁效应”充分显现。
打造森林高新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五新”发展战略和“三个经济”发展重点,积极服务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通过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加快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林水相依、城绿交融、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新时代新安康门户区。
坚持以人为本、森林惠民。以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综合价值为导向,不断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和多重效益,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坚持高点规划、合理布局。尊重绿化造林自然规律,优化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生态绿植资源,以适地适生、乡土树种为主,合理搭配乔、灌、花、草,构建起保障生态安全的城市绿地空间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坚持完善提升和配套新建相结合,统筹推进建成区、新开发区绿化造林,不断提升森林城市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形成“点线面体”相互融合、协同推进的增绿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建管并重。切实履行管委会在规划、政策、监管、督察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持续提升“森林高新”建设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依法监管,促进森林城市共建共享共管。
打造森林高新的目标方向
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城市质量、打造公园型城市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7%以上,主干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60%以上,道路、水系绿化率达到80%以上,形成5分钟公园服务圈。依托辖区公园、广场、道路、小区、院落和水系等绿地系统,扎实推进绿荫绿地串联成体,配套完善游乐、康养、休闲及美化亮化等设施,把安康高新区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倾力打造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和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
打造森林高新的重点任务
持续提升公共绿地建设水平。突出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围绕打造市民休闲、健身、娱乐首选之地和来安游客必赏之区,建成以公园为主体的公共绿地系统。按照“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以增加乔木品种、数量和立体绿化面积为重点,持续提升现有公园、广场景观绿化建设和管护水平,加快建设富家河生态湿地公园、月河、冉家河、滨河公园等公园及绿化设施。在公共绿地相对较少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小游园、小公园,加快实施造林造景、文化创意及功能设施,着力构建生态优美、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圈。
持续提升生态长廊建设水平。坚持新建增绿与补植提质相结合、环境整治与美化亮化相结合,依托过境的国省道、铁路、高速公路,集中建设一批森林生态长廊。按照“建设宽度不少于50米、绿地率不低于30%”的标准,抓好缺林少绿和断档区域绿化工程建设,重点打造西渝高铁安康站、襄渝和西康铁路、十天和包茂高速、富强机场、国省道及干线公路沿线绿荫生态屏障。加快建设“高压绿色走廊”,着力构建高压输电线路沿线森林廊道,形成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绿色生态屏障。大力实施直观坡面和城市出入口景观绿化,消除通村公路沿线绿化盲区,着力构建绿色林荫通道。
持续提升绿荫通道建设水平。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系统同步配套,按照“道路延伸到哪里,绿化绿植就跟进到哪里,生态系统就配套到哪里”的要求,加快建设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分车带、道侧绿地和人行道等生态绿化系统。按照“主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次干道不低于15%”的标准,继续加大已建成20余条主干道路缺失苗木的补栽补植,对新时代大道、新安康大道(含机场快速干道)、北环快速干道等新建道路做到“绿随路建”,对316国道等改造道路做到“随改随绿”,对建成区支路匝道、背街小巷做到“有路皆绿”,加快形成“路在绿中”的良好局面。
持续提升小区绿地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园林式小区(单位)创建活动,按照见缝插绿、应绿尽绿的要求,切实提高小区绿化遮阴面积。按照“绿地率不低于35%、集中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5%—10%”的标准,以栽植树形好、生长健壮、树冠浓郁的树木为主,以乔木、花卉、草坪为辅,确保新建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绿地和功能设施。按照“改造后绿地率不低于25%”的标准,继续加大旧住宅区提升改造力度,充分利用荒裸地、边角地、闲置地等空间,加快补植增植一批乔木、花灌等植物,有效增加绿地面积和绿地空间,加快提升绿视率和绿化档次。
持续提升厂区院落绿地建设水平。扎实推进“森林工厂、绿荫院落”创建活动,合理规划布局各片区公共绿地及内部道路、停车泊位周边绿化设施,大力提升机关院落、企业厂区及村级活动场所的绿地率。充分利用企业厂区空间,以栽植林木、花卉为主,以建设园林小品、文化小品为辅,加快推进“花园式、园林式、森林式”厂区建设,努力建设绿树成荫、林厂相映的生产厂区。按照“绿地率不低于35%”的标准,全面加快绿色校园、绿色医院建设,以增加绿植绿带和草坪为主,持续增加绿荫面积。认真落实机关单位“拆墙透绿”,加大村级文化广场、活动室周边绿化建设力度,同步实施增绿、补绿、添绿工程,加快建设一批开放式生态绿地。以满足市民游憩、休闲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休闲绿岛、小绿带等绿地,努力提供更多绿色开敞空间。
持续提升水系绿地建设水平。充分利用辖区河流沟溪的自然环境,综合考虑景观打造和行洪安全等因素,强化与周边环境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山、水、林、河、溪系统治理。按照“单侧绿化不低于30米”的标准,以生态功能为主,突出滨水景观特色,重点建设护岸林、水源涵养林和乔木、花草混合绿植系统,集中打造月河、富家河、冉家河沿岸水系湿地绿地,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立体绿带。
打造森林高新的推进措施
强化绿地规划管控。严格实施《安康高新区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安康高新区建筑红线退让管理办法》,结合中心城市总规和高新区扩区、开发建设等实际,不断完善绿地系统规划,进一步优化森林生态体系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绿化工程总体目标和年度建设任务;强化建设项目绿化规划审批和“绿线”管理,从严监督建设单位按“绿线”控制标准留足绿化用地,有效保证绿地率达标。凡建设项目达不到“绿线”规定标准,必须按所缺面积征收绿化补偿费,同步落实异地绿化措施;推进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绿化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强化设计方案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跟踪监察,从源头保证绿化景观效益和美观作用。
加速绿地建设步伐。强化技术指导和效果掌控,精心选择树形好、生长健壮苗木,注重栽植适地适生植物,加大栽植管控和养护力度,建设一批精品绿化工程;加大指导、监督、调节力度,切实减少中间环节,采取苗木就近繁育移植、限额直采、工程限价、施工工艺把控和劳动定额、工时定额等措施,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严审核绿化工程效果图、施工方案和林木布局,以栽植大树为主,合理搭配大、中、小苗和彩叶树种、文化景观小品,确保绿化层次丰富、季相搭配合理、景观效果良好。抢抓有利时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强化质保措施,提高栽植成活率。
推进依法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森林城市管理、绿化工程建设管理、森林公园管理等规章制度,扎实推进“森林高新”建设管理网格化;严格执行绿化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报建手续必须同步提交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经绿化管理机构审查“绿线”指标后,规划部门方可办理规划准建和施工许可手续;绿化工程竣工后,须提请绿化管理机构组织验收。临时占用绿地和砍伐、移植绿化林木,必须报经绿化管理机构审批,并建立施工前告示和成活保证金机制,由专业队伍组织实施,确保及时恢复和存活;认真落实城市管理执法局的主体监管责任,严格依法实施绿地占用、林木移植、护林防火等执法监管,并推动与公安、规划、国土等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破坏森林资源和绿化成果的违法行为,形成严管重惩违法的执法态势。
夯实精细养护措施。坚持专业机构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护”的要求,全面落实绿化管理机构、机关单位、居住小区、社区和住户的生态绿地管护责任;加大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动员辖区党政机关、事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认养认护生态绿地,弘扬植绿、护绿、爱绿的文明新风;整合辖区交通、治安、防汛等信息化资源,建立健全绿地系统数字化管理、林木实景视频监控网络,定期检查、评估“绿线”管控和绿地管护情况,限期落实整改措施。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加大“森林高新”建设宣传频率和深度,增强全民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宣传“森林高新”建设动态,营造强大社会影响力,充分赢得群众关心支持;利用各类纪念日大力宣传法规政策和规划管理,倡导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推进“森林高新”文化建设;在门户网站、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公开曝光占绿毁绿等违法违规行为,全程公示工程施工临时占用绿地及移植、砍伐、修剪林木和施工修复情况,引导全社会参与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