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赵俊民
省委出台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以及市委即将出台的《实施细则》,是催生发展动力、提供机制保障、亮明制度底线,确保干部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重要顶层制度设计。就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唯一国家高新区——安康高新区而言,必须创造性地践行“三项机制”和《实施细则》,进一步聚焦发展,为安康实现“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挥头雁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鼓励激励机制是高新区干事兴业的制度引领。近年来,安康高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招商为要、创新驱动,把鼓励激励机制作为干事创业的有效手段,先后探索建立了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高效率的政务运行机制;宽领域、深层次,多途径、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生态集约、多规合一、阳光透明的国土规划管理体制;公开亮诺、全程帮扶、跟踪督办的项目推进机制;绩效考核、全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监审同步、统筹推进、全面覆盖、村财政局管,受到国家审计系统充分肯定的村级财务监管制度,初步形成了高新区独有“行政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发展模式,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快推进了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创造性地践行省委鼓励激励机制和市委《实施细则》,进一步通过用事业、荣誉、待遇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各类人才、人民群众,进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按照娄勤俭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中提出“发挥全省各级开发区要素聚集作用,鼓励以‘人才带项目’方式推进试验区发展”的人才观,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以创新创业平台、战略合作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金融支持平台“四个平台”建设为核心,激发人才活力、聚焦追赶超越,确保安康高新区在同类高新区中争先进位、脱颖而出。
纠错容错机制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制度保障。今年以来,“安康国家高新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现场会”、“安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大会”、“中国富硒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启动暨富硒研究院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省高新区及众创空间建设发展推进会议”等五个高规格会议先后在高新区召开,省委书记娄勤俭、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省政府副省长张道宏、国家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等中省领导分别出席;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6块“国字号”招牌落户高新区;组建了6个产业研究机构,与11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阵地、大平台。在成绩、荣誉和信任面前,我们深感使命无上光荣、责任重于泰山。但是,在社会更加多元、群众要求更高、政策更加透明、监督无处不在的新常态面前,身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障、矛盾化解第一线的干部职工,面对利益无处不在、诱惑无处不在、风险无处不在的实际,要在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下苦干实干,如果没有容错纠错机制作为保障,容易产生“不干事耽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干事必须面临各种冒险、干成事靠的是心存侥幸”的心态。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安康高新区率先推进容错纠错机制,要勇于为敢担当、敢干事、干成事者担当;积极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能力的人担当;善于为讲党性、顾大局、谋发展、惠民生的事情担当;设法为改革创新、创新驱动、投资兴业的环境营造担当。让能干事的有机会、敢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回报,合力打造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创业高地和投资洼地,让国家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越发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能上能下机制是高新区务实高效的制度安排。建立绩效考核、全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安康高新区机制和体制建设的一大创新,也是高新区近年实现超常发展的生动实践。安康高新区要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必须进一步建立完善能上能下机制,要坚决打破唯学历、经验、资格、年龄限制的条条框框;要坚持在赛场上选马、在一线中识人、在关键中选帅;要坚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既要考虑人才的综合素养,还要区别特殊的岗位要求;要坚持推进指标考核,通过考核传导压力、转变作风,把考核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指挥棒”、“助推器”、“试金石”和“风向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严奖严惩、奖惩兑现。以此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和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把那些尸位素餐、怠政懒政、无所作为、浑然度日的干部从位子上拉下来,把那些忠诚、干净、担当、责任、落实的干部扶上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使安康高新区永葆发展活力、顺势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