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陕西安康高新区是2009年底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安康高新区位于安康汉江北部,与江南城区遥相呼应,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实施“突出核心、提升江南、重心北移”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安康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安康高新区结合国家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建设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坚持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在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历史进程中,突出“美丽安康、森林高新”这一发展主题,主动作为、现实担当,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循环发展,在加快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为确保一江清水供京津履行了的自己的职责,展示了时代的作为。
“南水北调,我在担当”,于陕西安康高新区而言,不是一句政治口号,不是一种渲染炒作,而是一种历史使命,一种无私奉献,如同静静流淌的汉江,不争出处、不肆张扬,只有润泽、只有滋养……
规划引领 绘制美好前景
《国务院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50号)指出,“发展壮大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十堰、安康、汉中、商洛、邓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区域功能定位,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建设宜居城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区域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安康市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国家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建设示范市的功能定位,给陕西安康高新区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划上了不可逾越的政策“底线”和法律“红线”。为此,陕西安康高新区按照2013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安康视察时指出“在汉江两岸拔起了安康这样一座现代化城市,出乎我的预料”、“在秦巴山区腹地嵌上了一颗明珠”等。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安康高新区严格遵照总理寄予的厚望,把新理念、高定位编制规划,严要求、高标准执行规划,确保高新区核心价值和现代城市形象作为行动纲领。同时,始终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对历史和发展负责的使命感,用规划策划项目、用规划引领项目、用规划招商项目、用规划布局项目,坚决摒弃“拾进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招商,坚守底线、宁缺毋滥。据了解,高新区近年来先后编制总规、分规、控规、区规、修规等规划100余个,累计推进项目建设200余个,总投资300余亿元,均严格执行了规划要求。
正因为把规划前置作为项目引领,高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建设的效率和品质也充分体现出来。目前,高新区基本按照国家高新区的规划标准,统筹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先进制造、健康服务“四大产业”,布局了飞地经济、食品医药、新型材料、总部经济与物流、临空经济“五大园区”,加快推进了付家河产城新区城市设计和控规、临空经济区概念性策划、飞地经济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总部经济与科技研发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进一步严格了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等指标要求,为安康高新区推进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规划支持。
陕西安康高新区妙笔生成的规划,斩断了伸向汉江源头致污的“黑手”,保护着一江清水蜿蜒北去。
完善基础配套 铺就跨越之路
“高新区建设发展,事关安康全局,涉及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为保持高新区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创新机制体制,采取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予以推进。”《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中写道。
“举全市之力,建设高新区”,是安康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安康高新区把基础配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置条件,针对汉江水源保护分别推进金属镍循环产业园、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物流城等20个产业项目配套;推进创新路、高新大道等10个骨架路网配套;推进三大主题公园、三大生态广场等10个生态环境配套;推进8所学校、高新医院(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系统社会事业配套;推进安康国际酒店、数字化创业中心等21个商业公建配套;推进水、电、气、讯等10个市政功能配套;推进力争年收储土地5000亩,争取年报批回3000亩土地收储配套;推进建设居尚现代城、建民社区等9大社区,实施10大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项目等社区建设配套;推进生态运动公园,游泳馆、大型游乐园等体育设施配套;推进各大银行总部及分支机构入驻高新区,力争全年完成各类融资20亿元以上融资体系配套;推进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科技创新,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资源配套等十大基础配套,实现循环发展,确保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进得来、快落地。同时,安康高新区还加快推进了秦巴连片贫困地区的科技创新助推扶贫开发的课题研究,创建国家高新区条件成熟,正在待批。
陕西安康高新区加快完善的基础配套,拧紧了汉江水质保护的“安全阀”,确保了汉江在安康境内的水质安全。
推进飞地经济 融通县区共建
有媒体曾这样报道,“安康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境内汉江流长340公里,年出境流量260余亿立方米,其中产自本地径流121亿立方米,分别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的68%和31%。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上,全市关停近300家企业,近80%的土地被限制开发。尽管安康为南水北调作出了诸多牺牲和贡献,但北京、天津、河北等受水区又有多少人知道安康?”
在南水北调中,安康的付出不言而喻。但是,限制发展是不是不要发展?南水北调是不是经济社会停滞不前?这个现实的命题时时都在拷问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安康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发展飞地经济的决定,安康高新区在付家河产城融合新区核心区规划了“安康高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与白河、岚皋、镇坪三县共建。高新区管委会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飞地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决策工作。在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科技局设立了办公室,专门负责“飞地经济”建设的统筹协调、沟通衔接工作。公安分局在“园区飞地办”设立了警务室,专门负责“飞地经济”建设的环境保障工作。在“飞地经济”园区配套开工建设了9幢1600套130000平方米,可容纳1.3万户5.5万人的付家河社区,以及8幢600余套8万余平方米,可容纳6000户2.6万人的建民社区,为征地拆迁安置户和产业工人及研发人员解决居住问题,实现产城融合、协调发展。
“飞地经济”建设是加强区域统筹协调,不断优化发展布局,创新区域生态功能管理机制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安康高新区在推进“飞地经济”建设中,加快了“总部经济”建设进程。
“总部经济”是高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飞地经济”打破了高新区缺乏建设“总部经济”苦于无法提供“基地”供给的瓶颈制约,特别是安康金属镍循环产业园和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的落地建设,让企业把总部落在高新区并进行深加工,把基地放在白河县进行初加工,实现了县区之间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优化。如富硒食品、生物医药产业的原材料生产地一般都在高新区“飞地经济”共建县,这三个县的交通、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基本具有雷同的受限性,而高新区又恰好具有整合这些资源的基础条件,互相拿来、相互利用,实现了县区之间的共同开发、资源共享。同时,满足了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高新区“飞地经济”共建县基本属于富余劳力较多的地区,而高新区用工需求比较旺盛,这批劳务大军进入高新区,一方面可以满足高新区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化解高新区“飞地经济”共建县的劳务输出矛盾,实现了人才流动、财富聚集。
此外,还推进了经济成分的有益补充。高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倾向于全市资源富集的产业方向,高新区“飞地经济”共建县招商引资则注重于县域产业链的延伸,县区共建恰好可以推进重点企业、规模企业和小微企业之间的相互补充,实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奠定了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础。县区共建、融合发展,促使县区之间更好树立“全域安康”的发展理念,可以更好的打破行政、区域、身份限制,可以更好的促使县区拓宽视野、放眼全局,可以更好的推进优劣互补、合作创新,实现大众创业、共圆梦想。
“南水北调,我在担当”,于安康高新区而言,释放的是能量,收获的是希望,全市虽然因为南水北调关停近300家企业,但高新区凭借国家及省市赋予的功能定位,严把准入门槛,近年累计引进各类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0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这些企业也在汉江的哺乳和滋养下,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加快体制创新 提供循环发展的智力支持
“以增强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统筹和整合科技资源,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设专家公寓、实行政府津贴补助、提供科研实验室、建立企业孵化器等特殊政策,吸引高层次智能人才,完善落实各类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鼓励、支持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联合共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和专业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安康高新区处于全区工业园区体系的制高点,在整合市县众多资源和示范作用上要不断探索,为全市工业园区体系起到改革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新区不断地进行行政管理、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改革的试验区。”
——摘自《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
创新推动是安康高新区健康发展的命脉和灵魂。近年来,安康高新区在工作实践中,始终本着锤炼敢于负责、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精神,提升革旧鼎新、先行先试、善谋能干的水平,展现率先垂范、引领发展、锐意进取的风貌,营造阳光透明、守住底线、风清气正的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狠抓落实。
在推进发展的层面,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善于把干部的危机感变成群众的幸福感,正视困难,破解难题,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在市场运营层面,提高市场运作能力,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高新集团融资平台,通过项目策划包装和土地开发,盘活和运营好各类资源要素,探索建立宽领域、多途径、深层次、可持续的多元化同融资机制和项目策划相生成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筹集基础设施和征地拆迁资金,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社会管理层面,围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关乎民生的大事,建立和完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全力解决基本民生、重点解决底线民生、及时解决热点民生,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为高新区发展提供社会保障;在抢抓落实层面,继续推行每周部署、半月督查、月底通报、半年考核、年底兑现的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把准方向、上足发条、拧紧螺丝,把握阶段性、排好时间表、层层抓落实,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层面,高新区率先实施政媒互动,将媒体监督主动纳入视野,让媒体监督主动走进视线,变媒体事后监督为事前参与、事中了解、全程监督,借助媒体的力量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办事行为,充分发挥媒体在推进高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监督作用,确保在新常态下更加阳光、公平、透明、规范、合法地加快建设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
“南水北调,我在担当”,安康高新区担起的是责任,锻造的是精神,追求的是付出。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历史条件下,有担当就有出路,有担当自会辉煌,安康高新区的发展将如同奔腾不息的汉江,一路欢歌,勇往直前,演奏着动人的乐章!(高飞 孙传泽 王晋飞 陈思存 王蓓 仵思桐 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