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十三五”已经不仅是安康自己的发展规划。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下,必须主动地站在全国地图前做规划,谋全局,最终让安康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秦巴山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特别是扶贫开发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还是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主体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秦巴山区陕川渝鄂有30余个县区,全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区,其中18个是革命老区县。秦巴山区地质条件相同,地貌特征相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各区市县交通干道紧密相联,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初步改善,为扶贫开发示范区的建立和大旅游开发创造了基础条件。四省市已就统筹扶贫开发进行了广泛沟通,就该区域如何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认真研讨,为建立扶贫开发协作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呼吁建立“陕川渝鄂扶贫开发示范区”,能确保安康和相邻的地市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对建立“陕川渝鄂扶贫开发示范区” ,我个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构建大交通网络,形成南北物流大通道。
在交通网络布局上将秦巴山区核心区域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在铁路、机场布局上向这一地区倾斜。一是郑渝铁路选线经十堰—竹山—巫溪—云阳—万州;二是安张铁路由安康—岚皋—城口—巫溪—奉节—张家界;三是打通渝东北至安康地区、渝东北至十堰地区的高速公路;四是修通巫溪至神龙架的高等级公路;五是打通秦巴山区各地市县的“断头路”。逐步形成四通八达、进出便捷、基本适应开发开放和脱贫攻坚需要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形成南北商贸物流大通道,实现内蒙、宁夏、甘肃、陕北等地的物流通过该区域到达三峡万吨级码头,直接通江达海。
(二)建设大生态屏障,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
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生态优良、科技进步、特色突出的生态型经济示范区。实施南水北调中线汉江支流和大宁河补水方案、千村水利脱贫项目、千村生态综合开发项目、推进长江防护林带建设工程,保护区域内各流域水资源,兴修跨地区水利设施,将秦巴山区建设成为长江中游的“生态屏障”。围绕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生态来打造绿色食品加工业和生物制药品牌;在片区范围内布置引进从事高科技研究、生产的企业,开发矿产、能源资源;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努力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三)培育区域文化名片,打造无障碍旅游示范区。
大力挖掘巫巴文化、秦楚文化、三沈文化、女娲文化、神龙文化……打造具有秦巴山区民俗特色的文化名片,以“整体规划、优势互补、客源互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市场开拓、效益共赢”为基本原则,积极开展旅游合作,共同开拓旅游市场,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该区域最具实力的扶贫产业。一是区域内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消除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促进各地旅行社按有关规定在本省开办分支机构,利用各自的客源优势,互为组团地、地接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制定区域总体形象宣传口号,指导和鼓励投资者独资或联合开发旅游资源;二是区域全面合作,实现市场共建、客源互动、协作共赢的战略合作目标;三是建立区域决策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和协调,推进机制联动和要素互补;四是建立区域市场联动开发机制,共建区域旅游品牌;五是区域执法联动,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六是全面开放区域旅游市场和服务,建立统一的旅游及相关信息服务体系,创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合作等。七是创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
(四)争取国家特殊政策,加快秦巴山区致富步伐。
呼吁省市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部委配合,成立联合调研规划组,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秦巴山区川渝鄂陕扶贫开发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摸底、统筹科学规划。
一是制定符合秦巴山区特点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以及经济贸易、招商引资、市场开拓、技术合作、资产重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秦巴山区生态及水资源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秦巴山区开发银行、设立开发基金、发行建设债券和扶贫彩票,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在这一区域的直接投入,加大片区开发、贴息贷款、互助资金、小额信贷等项目的扶持力度,探索整镇(乡)脱贫、片区脱贫,将“秦巴山区川渝陕鄂扶贫开发示范区”列入国家和四省(市)“十三五”规划予以重点扶持。
二是国家将该区域重点产业纳入中央西部开发计划,打破地域界限,实行跨区域连片产业规划,尽快形成地域性扶贫主导产业。
三是国家在该区域实施一体化扶贫战略,将发改、交通、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移民、教育、卫生等部门在这一区域的相关项目进行统筹安排,集中投入。
四是国家统一布局建设各类要素市场和专业市场,布局和引进培植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名优产品和企业集团,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到该地区投资,帮助企业开发中高端产品,拉长产业链条。
五是国家加大对该区域移民移民、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万村整体搬迁,打造千个移民新村,新建百个强镇,加强城镇群(带)建设、合理布局区域中心城市。
六是建立“中国扶贫高端论坛”,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三省、市政府轮流承办,深入研究统筹城乡扶贫开发的重大课题,探讨完善合作新思路、新举措,探讨中国贫困地区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
形成贫困的是自然环境,延续贫困的是思想观念。安康“十三五”规划必须立足于区域整体脱贫,必须跳出安康看安康。300余万安康儿女必须不等不靠,发扬三苦精神,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
(作者系汉阴县安居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