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降雨让山城安康有了几丝初冬的寒意,但在高新区飞地经济园区的“主动脉”—创新西路,依旧是一片火热的建设场景。这条即将建成通车的主干线路将连通飞地经济园区,加上同步规划建设的产业二路、三路等6条骨架路网,以及飞地经济中心广场环线路的推进,将形成整个飞地经园区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络,为园区承接和落地招商项目提供基础和支撑。
火热的建设场景在高新区处处皆是。就在创新西路、高新区新型材料循环产业园区等111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中,伴随着9月底国务院批复安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文件落地之际,安康与在粤陕西籍企业家合作发展恳谈会也远在深圳浓情展开,粤籍200余家企业参加会议,大家满怀对安康国家高新区的希翼和向往,不约而同地约定择日相聚安康、考察高新。
到高新区来投资兴业!高新区拿出的不仅是诚意和态度,而且也具备了关乎未来发展的实力—打造产城融合新区。这是高新区发展的潜力和命脉所系。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安康的可耕地少,历史原因造成了安康市建设用地的困局,高新区也不例外,而且用地矛盾更加突出,而飞地经济则成为高新区破题区域发展的一把钥匙,也成为外来企业入园发展的理想孵化地。
高新区在领悟,也在践行。他们在园区规划编制时始终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用规划策划项目、用规划引领项目、用规划招商项目、用规划布局项目,初步培育出新型材料、现代物流、先进制造、富硒生物、现代服务和“飞地经济”等“六大聚集区”,由此衍生出城市交通圈、现代商业、生态宜居、优质教育、医疗康健、体育运动、文化旅游、休闲美食、总部办公创业、科研统筹等“十大功能圈”,逐步成为既宜居又宜业全国鲜见的理想乐园。
产城融合,无疑是创新城镇化的最佳路径。在前期论证之后,安康高新区打破常规模式,在付家河产城融合新区核心区规划了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安康高新区飞地经济产业园,并与白河、岚皋、镇坪等县共同建设。原本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来自高新区的数据显示:飞地经济产业园已累计投入资金50亿余元,全面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报,园区骨干道路基本贯通,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等管网建设和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已达成招商意向30余户,安远鞋业、马非马苦荞茶、小川创意、荣氏果汁、智汇科技等10余家企业正式投产运营。加之已开工建设的岚皋飞地经济标准化厂房、高新区飞地经济孵化园二期等一批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为飞地经济园区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看似三部曲,实为一盘棋。五年前,步入安康高新区,你看到的可能是荒烟蔓草;两年前,走进安康高新区,你看到的也许是繁忙工地;现如今,亲临安康高新区,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仿若在欧洲”的森林高新,是宜业宜居、产城融合新区。解说般的词语,道出的是高新自信,这份自信背后是承载发展的无限潜力。